价值转形之延展阅读:破解里昂惕夫之谜

2023-05-04 17:37:32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叶风尘 点击:    评论: $(function () { //跳转评论 $(".roll2-comments").click(function () { $("html,body").animate({ 'scrollTop': $("#_comments").offset().top }, 800, 'linear'); }); }) (查看)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同等价值的进出口产品,美国出口的产品中需要的资本,小于进口的产品中需要的资本,这表明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论,完全颠覆了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指导性理论-要素禀赋论。按照要素禀赋论,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对这一现象有不同解释,里昂惕夫本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技术水平高于其它国家,所以劳动效率高于其它国家。他的意思是,你看上去应该是三个美国人干的活,其实是一个美国人干的。


【资料图】

效率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但是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却很可能是一个事实。先来看看,同等的资本可以给美国带来多少国民生产总值。2017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总资产是63.31万亿美元,同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9.48万亿,国民收入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为19.48÷63.31≈31%。

这个比例,不仅远高于同期法国的16%,也远高于同期中国的22%,甚至于高于理论上的最高值25%。同等资本的条件下,美国人创造出来的价值要远高于其它国家,是一个比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劳动更密集的国家。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原因在于价值转形。价值转形是马克思提出来理论,用来解释价格和价值的分裂原因。这一理论至今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却可以解释很多经济学现象,包括里昂惕夫之谜。

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从事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把它们归类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马克思时代,所有的生产都是围绕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但是实际上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部类,第三部类,我们现在管这个部类叫做第三产业。在当今中国,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基本相当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和,就更不用说美国了。

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有交易。根据价值转形原则,交易前后,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和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之和保持不变。如果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部分增加A,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就会减少A。由于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等于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所以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也增加A。这样,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保持不变;同理,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和也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两大部类之间没有价值转形发生。

第三部类的资本相对少,可以视为第三部类没有资本。由于第三部类不需要资本,第一部类和第三部类之间就不存在直接交易,也就谈不上价值转形了。即使第一部类需要第三部类的产品,它也只能通过和第二部类的交易方式,从第二部类的身上获得第三部类的产品。第二部类和第三部类之间的交易,要发生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交易之前。

第二部类和第三部类是平行关系,两大部类都是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只不过一个是有形的产品,一个是无形的产品,所以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易会发生价值转形。

价值转形,简单点说,就是你的价格贵点,我的价格就便宜点,但是总价格不变,即总价格恒等总价值。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企业之间的劳动力价值原则上是相等的,所以说价值转形,其实就是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如果说劳动力价值要符合按劳分配,那么剩余价值就要符合按资分配。

由于第三部类不需要资本,所以第三部类只能把自己的剩余价值分配到第二部类身上。美国是个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量的剩余价值转移到了轻工业身上,很容易造成轻工业的过度发展,产能过剩,出现经济危机,比如1929年的那场世界性经济危机。

要消除轻工业的产能过剩,或者听凭经济危机的发生,通过工厂的停工或破产,自发的调整轻重工业的生产平衡;或者贯彻凯恩斯主张,实施政府调节,扩大公共开支。从价值转形的角度,两种做法都不能体现价值转形,都不是理想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劳动力价值的增值,实际上就是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当第三产业把自己大量的剩余价值转移给轻工业的时候,轻工业产品的价格就可以卖很高。如果劳动力价值不增值,轻工业的剩余价值就会很高,轻重工业的比例就会失衡。如果劳动力价值增值,轻工业的剩余价值就会相应减少,而重工业的劳动力价值也会跟着减少。此时,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会提高,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会降低。这样,两大工业就会重新找回被第三产业破坏的平衡关系。

劳动力价值增值,其实就是消费能力提高了。里昂惕夫误以为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因为美国的劳动生产效率高,其实和效率没有关系,而是因为美国的国民消费能力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高。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因为美国有个庞大的第三产业。同样是一个人干活,但是美国的资本家可能要支付三个人的工资,看上去就好像是劳动密集了。

工资高,产品的价格就贵,国外的产品就会大量的涌入,它最终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很多发展中的国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市场机遇,走上了现代化的工业道路,包括中国。

25%到14%,是理论上国民收入占总资本的比例。这种用资本存量去判断国民收入的方式,只能适用于一个工业化国家。农业化国家或者旅游业国家,对资本的依赖性不强,所以也就无从判断了。

第三产业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如果这个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是从工业化社会中脱胎出来的,这个比例的判断依然有效。如果类似于美国,第三产业超级发达,混合了大量的科技创新,这个比例的判断就不太准确了。如果我们不能发现价值转形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就会在现实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判。

举例来说吧,东北的重工业曾经很发达,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后来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了,2014年更是经历了断崖式滑落。国人不太理解,往往归结于东北人观念落后,体制僵化。大量的东北人口也不断流失,更加助长了东北的不景气。其实根源在于东北是个重工业集中的地区,缺少轻工业。

我们从价值转形的角度理解一下,重工业是不可能接受第三产业的价值转形的,只有轻工业才可以接受第三产业的价值转形。也就是说,轻工业产品价格之所以敢卖那么高,是因为它的后面有个庞大的第三产业,你重工业的后面哪里有什么第三产业?

重工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剩余价值率,也就是说要想挣钱,你得等轻工业提高自己的劳动力价值,降低自己的剩余价值。这个时候,重工业的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例才可以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重工业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剩余价值率,让重工业有钱挣。

轻工业集中在中国南方,利用的就是全社会的廉价劳动力,追求的是最大利润率,不可能主动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这种情况下,重工业根本不可能有钱可挣。如果没有前些年的国家振兴东北的投入,东北经济会更加举步维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而剩余价值论的精髓是价值转形,这是和西方经济学完全不同的世界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象,大体上类似于解剖学诞生之前的医学,它不研究价值,更不会研究价值的结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在的价值,类似于解剖学诞生之后的医学,它可以对内在的价值结构进行解剖,越过表象,去发现内在的机理,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学的困惑问题,开出正确的药方。

关键词:

上一篇:五四青年节 西安铁警送教一线青年乘警(多图) 环球视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